现状:延保服务风靡线下线上,价格低廉1年仅需几块钱
除了实体家电卖场,网购家电同样盛行延保服务。
延保服务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,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,2007年开始在家电连锁卖场大规模推广,现在电商平台也开始盛行。小编到苏宁、国美等多家广州的家电卖场调查时看到,不少家电的价格标签旁都附有一个延保标签,上边标注有可享受的延保期限以及具体的延保费用。像京东、苏宁易购等电商网站、或是海尔商城等厂商电商平台上也都有延保服务。
近期的调查显示,家电延保服务的购买渠道中,家电卖场或专卖店占比35.03%,位居第一;紧接着是电商网站,占比22.34%;再者是生产厂商或销售商置顶维修服务部、上门服务人员……显然,家电卖场或专卖店、电商网站已经成为购买家电服务的主要渠道。

涵盖产品品类多,价格低廉1年仅需几块钱。
经过了多年的发展,延保服务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接受并购买,而且涵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,大到彩电、冰箱、空调,小到电饭煲、豆浆机、电动剃须刀等等。接受问卷调查的网友中,购买了延保服务的占1/4以上。
延保费方面,一般是根据家电的品牌、价位不同而不同;同时延保年限越高,延保费也越多。延保费从十几元到几十元、几百元,甚至上千元不等。如果遇上卖场或是电商促销活动,消费者往往只需要花几块钱便可以买到1年的延长保修服务。
疑惑:家电延保是否值得购买?
面对铺天盖地的延保服务,买?还是不买呢?有人叫好,有人认为没必要。市民陈女士称,自己买价格较高的大电器时,一般会考虑买延保,毕竟这样可以解决后顾之忧,心里也觉得踏实。而市民谢先生认为,一些小家电,本来价格也不高,坏了也不觉得特别心疼,因此也就不会考虑延保。下面小编来给你算一算,请先看下图:

包修期外维修服务:是指厂家提供的超出免费包修范围的维修和增值服务。一般液晶电视(含LED TV)保修范围是:整机保修1年;主要部件保修3年,包含显示屏、背光组件、逻辑组件、高频调谐器。而根据不同的维修站点,不同型号的零配件价格也可能会有不同。
如此看来,购买家电延保服务的确很划算。然而,事实是否如此?
解密:延保的保修时间设计巧妙 避开家电故障高发期
延保,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保险品

延保的保修时间设计巧妙
方教授还说:“一般的财产保险分自然风险和意外风险,这个‘意外’其实就是财保中的意外保险。作为一种变相的保险品,延保的保修时间设计得非常巧妙。家电、消费电子故障高发期往往呈马鞍形,即1年内为故障高发期,2~3年内为平稳运行期,3~5年内为故障发生期,5年以上至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为故障高发期。其中,第一个故障高发期及平稳运行期售后服务成本基本由厂家承担;而消费者3年之后的保外维修成本主要集中在最后一个故障高发期,恰恰处在目前延保的服务期限之外。”
存在即合理,有商机就有业务。那什么样的消费者才会买呢?中国家电研究院的专家苏亮认为,“一是意识缺乏安全感的用户,追求的是极限保障。二是修理过家里电器害怕再遇到维修的事,怕麻烦。三是看中投入小风险低,只要是对用户有帮助的服务都会买,追求品质生活。”
曾经的业内人士“一日三秋”透露:“延保字面理解就是在法律规定的三包服务范围外的延长保修服务,名义上是给客户更好的售后服务,实质上是商家敛财的高利润产品(因为是虚拟商品,没有产品成本),单价最低的30元/年,最高的达1000多元/年,所以商家强制性要求导购销售延保,客户不买,就搭售,实在卖不了,导购自己先买了,然后想办法再再卖给下一个客户。如是而已,买了延保的客户不一定都会享受延保服务,因为很多产品要么没在服务期内出问题,要么就在规定的服务期内维修过后知道延保过期再没出过问题,还有的压根就把延保单据丢失,无法享受服务。"
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获得的数据,2009年,北京国美家安保延保服务销售额3000万元。国美家安保的购买比例近50%,其中服务的实际参与率20%。据此推算,80%的延保交了钱却没接收服务区?购买延保的3000万,究竟有多少真正用在了消费者身上?
“这说明延保费用不单纯由维修费和人工费构成,还包括没有发生维修事故的收费。”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民商法博士方志平教授说:“消费者支付的延保费,相当于购买保险时缴纳的保险费,商家以此为基础,形成一笔‘维修基金’。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在法定‘三包’期外发生故障,商家负责维修;但如果产品不发生故障,商家就不需要承担维修义务,消费者也无权要求商家退回先前缴纳的延保费。由于事故是否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,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,购买延保成为一种风险。”
延保机构销售延保产品,显然有利可图。如果真为消费者考虑,为消费者量身定做,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未发生故障,商家就应该将延保收费退还给消费者。即使这样做了还不够,在此期间延保费所产生的银行利息或投资收益,也应属于消费者。